55世纪

55世纪55世纪客户端55世纪下载app

55世纪客户端_app下载注册

发布时间:2023-01-14浏览次数:749

  中新网运城9月23日电 题:山西稷山:千年板枣抢“鲜”上市 红枣之乡趁“枣”致富

55世纪客户端

  作者 杨佩佩 杨杰英

  临近中秋,走进“中国红枣之乡”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数万亩板枣陆续成熟,密密麻麻的红枣挂满枝头,当地枣农忙着采摘、分拣,抢“鲜”上市。

  目前,稷山枣树栽植面积15.3万亩,全县板枣总产量5000万公斤。稷山板枣栽培历史悠久,千年以上板枣树约1.75万株,五百年以上板枣树约5万株,是中国现有古枣树最多、最密集的地方。2017年,稷山板枣生产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55世纪客户端

  据稷山县志记载,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均田制时,陶梁村就大规模种植板枣,栽培加工技术成熟于东魏。隋、唐、北宋、金、元时期,随着种植栽培技术的不断深入,板枣被历代皇室都列为“贡品”。

在陶梁村,几乎家家种枣树,户户卖板枣。向上 摄

  在陶梁村,几乎家家种枣树,户户卖板枣。现年69岁的陶梁村枣农郅平威,家里祖祖辈辈种植板枣,从小就在枣园长大,对板枣有着很深的感情。“我是吃着板枣长大的,也种了一辈子的板枣,靠它养活了一家人。”

  “我种了14亩板枣,从目前情况看,今年的板枣个大饱满,能卖个好价钱,一亩地至少收入5000元。”郅平威说,村里还建有国家板枣公园,现如今,枣不仅可以卖钱,还能发展旅游,让枣农多一份收入。

55世纪客户端

  现年59岁的颜文奎也是一名老枣农,家里种有8亩板枣。“每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就是板枣的丰收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稷山收购板枣,不愁卖不出去。靠着种板枣,这几年,我还在县城买了房,生活越来越好。”

55世纪客户端

  稷山县枣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贺宁杰介绍,稷山48个村基本都是连片种植,是很多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同时,当地在全国多地建立板枣配送中心,形成销售网络体系。如今,板枣已成为稷山的支柱产业之一,销往海内外。

  为扩大板枣的知名度,2017年,稷山建立国家板枣公园。这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作物类枣林公园,也是目前山西唯一的国家林木(花卉)专类公园。

  贺宁杰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挖掘开发和打造,国家板枣公园形成农文旅融合的新业态,除自然景点外,还建立枣园的游园小火车、星空民宿、明清小院等人文景观。

图为稷山板枣博物馆。向上 摄

  为更好地讲好板枣故事,稷山还根据晋南传统的建筑风格建造了板枣博物馆。馆内设计共分4个展区,以历史展观、实景打造和声光电为一体的综合体现方式,打造国内一流的红枣博物馆。

55世纪客户端

  稷山地处黄河中游、汾河下游,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正值丰收季,当地推出沉浸式博物馆实景文旅剧《稷·颂》,通过“第一粒种子·天地之粮”“第二粒种子·稼穑之粮”“第三粒种子·大国之粮”等篇章,带民众沉浸式体验后稷农耕文化。

  此外,稷山大力发展板枣深加工。“根据现存古枣树年代的不同,我们开发了年份枣,唐枣、宋枣、元枣、明枣、清枣,口号就是‘唐宋元明清,同是一颗枣’。”贺宁杰说,目前,还研发出板枣茶、板枣咖啡等产品,让更多人走进板枣之乡,了解稷山板枣。(完)

  中新网武汉9月23日电 (记者 梁婷)湖北省博物馆23日举行建馆70周年系列特色活动,包括新展开幕、专场编钟演奏音乐会、学术研讨会等多场重要活动随即展开。

湖北省博物馆建馆70周年编钟专场音乐会。鲁黎 摄

  湖北省博物馆是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70年来,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院)主持发掘了一批重大考古项目,为馆藏和展陈打下坚实基础。如今,已形成以商周青铜器、战国秦汉漆木器、楚秦汉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体系完整、数量丰富、质量精湛、地域特色鲜明的馆藏。

  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张晓云介绍,“十四五”时期,将从场馆建设、开放服务、保护研究、展示传播、交流互鉴等5个方面,着手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

  据介绍,该馆将实施老馆三期维修改造、基本陈列布展、“博物馆+”战略融合发展、门票预约系统提升、数字化传播、文物保护研究提升等10余项重要工程。到2024年底,构建形成南馆古代历史文化专题展、北馆湖北通史展、西馆现代工艺美术专题展、东馆少儿体验馆的基本陈列格局。

  当天,湖北省博物馆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签署共同举办展览的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签署木质文物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与东航武汉公司签署共建“空中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完)

服务预约
55世纪地图

苏尼特右旗曲江区立山区福贡县石狮市揭东区石渠县大通区腾冲市西丰县河源市肇州县乌当区洪江市阳江市咸宁市衢江区市辖区永城市潼关县